老屋和老槐树上的喜鹊窝 文/柯建文
3448
最近,总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有时梦见到外婆家屋后那片偌大的竹园;有时梦见到张家湾高中门前那棵威武挺拔的百年枫树;有时还梦见到数十年从未谋面的同窗学友。昨夜,在梦中我又见到了故乡的老屋和老屋门前那棵老槐树上的喜鹊窝……小时候,每逢夏日,父母亲总喜欢在老槐树的荫翳下一边乘凉纳风,一边向我们讲述《水浒传》、《西游记》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如今回忆起来,往事宛如电影镜头一样历历在目。第二日,思乡心切
散文 3448
邢台博物馆与大开元寺仅一路之隔,所以我和爱人参观完博物馆后便直奔古刹而去,但大失所望。大开元寺始建于后赵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不仅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地,还是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且为唐、元两朝的皇家寺院,所以里面的珍贵文物众多,像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唐十六面经幢、世所罕见的雕龙石柱、金代大铁钟等等,它们皆是镇寺之宝。当我们怀着急切的心情赶到寺门时,方得知十六面经幢、雕龙
散文 3898
“一九年我跟十八所的同事来过这儿,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变化?”爱人的话让游览邯郸广府古城变作怀旧之旅。这里曾是河北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隋朝末年,窦建德还定都于此建立了夏国,元朝时其为广平路治,明、清为广平府治,所以被称作广府古城。其处在有“第二白洋淀”之称的永年洼中央,周围河网密布,胜似北国小江南,而广府古城蜚声中外的原因更在于它是杨氏、武氏太极拳的发源地,所以还被誉为“太极拳之乡”。“我们
散文 3931
又到冬至,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似在低吟着往昔的歌谣,将我的思绪悠悠扯回那段被时光尘封的岁月。记忆中的冬至,外婆总是家中最忙碌的身影。在院子的角落,有一处外婆精心掩埋萝卜的土堆。她蹲下身子,轻轻拨开上面的浮土,从中取出一根大小适中的萝卜,随后仔细地拂去萝卜上沾着的泥土,如同在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洗净后的萝卜被放在案板上,外婆手起刀落,萝卜便被切成均匀的大块。锅中水早已煮沸,外婆加入一勺盐,再把萝卜块
散文 4246
拥有3500多年建城史的河北邢台,其高光时刻出现在元朝初期。元世祖忽必烈接受邢州人刘秉忠、张文谦的建议,派得力干将去治理他们的家乡,经过几年的集中整治,当地政通人和,出现了“老幼熙熙,遂为乐郡,邻郡望之,如别一国土者”的繁荣景象,史称“邢州大治”。忽必烈欣喜万分,遂改邢州为顺德府,意为“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顺德府不仅成为蒙古人统治汉地的样板,而且还吸引来大量外地人迁徙至此,包
散文 5946
今年冬天的暖气同以往一样,家里暖洋洋的,只穿一身睡衣便可随意走动。挨着暖气坐下,看远处路上车水马龙,灯火可亲,来一杯香飘四溢的玫瑰花茶,静享这片刻的安宁,思绪却不由地飞回多年前那些炉火温情的漫漫冬季。火炉是我在没住楼房之前的取暖设备,听母亲说最早的火炉是用泥做的,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人们的智慧却很超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取暖问题。记忆中泥火炉不知在哪见过,做的精致美观,但印像最深的还
散文 3992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对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我而言,老家那柴火灶煮出的家常饭菜,才是我心里最美的清欢。这个柴火灶,就在我家老屋西南角的小厨房里,由泥与砖砌成,灶身敦实厚,一大一小的两口铁锅稳稳地架在灶台上,锅沿被常年的烟火熏烤,黑亮中透着记忆中难以抹去的时代光影。天刚蒙蒙亮,星星还懒懒地挂在天上,父亲和母亲便极其默契地在柴火灶边忙活起来,还是老规矩,父亲生火、母亲煮饭。父亲坐在灶旁的
散文 5890
我的故乡在麻虎光王沟老穆云垛大院子。大院子有十多户人家,院子中心有一口泉水井,整个院子里的人都依赖这口井生存。水井的构筑十分巧妙。靠水井的西面是一堵七八尺高牢固的石坎,水井就在坎子根基处,只有五尺多深,砌成大半月亮形,井口舀水的一方像月亮边,其余的部分砌成椭圆形。先辈们模仿石拱桥洞的建筑模式砌了个封顶,高出井口六七尺,像圆顶的门洞,下暴雨积水冲不到水井里去,刮大风吹起的尘土也进不去,牲口也糟蹋不到
散文 3234
时光匆匆,和满良同学在一起几十年的日子里,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点点,时常在我的记忆深处闪烁。 故事要从 80 年代说起。那是一个在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的时代。当时,我们高中毕业,上面有文件说我们的毕业成绩不被认可,必须重新在夜校学习,这将作为日后升工资的条件。于是,我们又重回业余夜校补习,我和满良的缘分就此悄然展开。那时的他,在城关棉绒厂工作,一张娃娃脸透着稚嫩,留着小平头,个子不高却活力四射。电大招
散文 4048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
散文 606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本站法律顾问 陈睿律师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3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