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的魅力 文/刘家胜
4100
语言与文字的魅力,在于它能赋予表达以灵魂。拥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素养和文学功底的人,往往能成为会说话的人,或是出色的好老师、优秀的主持人。他们无论身处台前幕后,无论是脱稿演讲还是即兴发言,都能流利顺畅地表达,恰到好处地引用成语典故、诗词歌赋,思维逻辑清晰严谨,言辞间还带着幽默感。这样的演说,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它像一把火炬,点燃人们心中的激情,激发积极向上的动力,鼓舞人心,凝聚力量。说话,作为
散文 4100
没有鸡鸣犬吠的村庄,有些寂寥。久居小城的某小区里,很难听到鸡鸣。犬吠声倒是听过,是那种娇里娇气的宠物犬吠,细细尖尖的撒娇声,难听得要命。国庆节去朋友开的农家乐古村小住。途经一村,安静的让人心怵。细长的村街,从村东到村西,没有鸡群狗队猫只在路面上逡巡;没有鸡鸣犬吠搅乱村庄的安静。村街,像一口幽深的枯井,走在村街里,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我有些怯。一夜寂静。天还没亮,忽有几声鸡叫入耳,喔---喔---喔
散文 5142
2024年初冬的12月17日,有幸收到前旬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昌学先生的12万字文集《足迹》,读后心中很是感慨,就此,谈谈我对《足迹》这部著作的认知。我和陈昌学先生1975年同在仙河镇(当时叫公社)做路线教育工作(没有在一个工作组),从那时我就认识了他。他是农民的儿子,种过地,担过粪,尔后一步一个台阶,从生产队记工员干起,先后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公社书记、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政府
散文 5171
在记忆长河中,焦阳姑娘仿若一颗明亮温暖的星辰,光彩照人,照亮了往昔岁月的每一帧画面,成为我生命中一段难以磨灭的珍贵回忆。焦阳的母亲是我外婆的干女儿,所以我们也有着一份特殊的亲近。童年时的春节前夕,我家弥漫着忙碌的气息,为迎接新年紧张筹备着。焦阳独自前来,她携着满腔热忱与活力,瞬间让家里热闹非凡。那时的她,宛如勤劳的小精灵,主动帮忙清洗衣物和被褥。有一年,她发现我的裤子破了,便拉着我去她家缝补。她熟
散文 4004
积极心态,梦想的基石。每一个伟大的梦想都始于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不应被困难吓倒,而应以乐观的态度迎接每一个黎明。正如当年的延安人民,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们用小米饭和延河水滋养了希望,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奇迹。今天的我们,更应该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只要坚持到底,胜利就一定属于每一个人。不懈努力,梦想的桥梁。梦想不会自动实现,它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在延安时期,军民齐心协力开垦荒
散文 5225
寒冬腊月,腊八的晨雾尚未完全消散,街头巷尾便隐隐传来孩子们稚嫩的童谣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熟悉的歌谣,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开启了我心底那扇有关外婆与腊八面的回忆之门,思念如潮水般奔涌而来。记忆里,儿时的腊八总是弥漫着温暖与幸福的气息,而这气息的营造者,便是我最亲爱的外婆。天还未亮,外婆就轻手轻脚地起身,厨房里昏黄的灯光便悄然亮起,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她微微弓着身子,站在水
散文 5747
时间如白云过隙,稍纵即逝。不知不觉一年已接近尾声,今天已经是传统的“腊八节”了。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年的气息日渐浓烈起来。腊八节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
散文 4500
初冬的太阳,显得惨白无力,夕阳趴在紫薇山头,给忙碌了一天的小城招手再见,寒风窸窸窣窣,刮个不停,街道行人匆匆,微风刮起尘扬到处乱串,偶尔,飞过来几个塑料袋和纸片,路人们食后遗弃的瓜果皮屑,满目皆是。 喧嚣逐渐平静,行人的步子,节奏快了起来。车流川流不息,在匆匆赶路,奔向自己归宿处。小学斜对面的新市街口,人多了起来,下班的人们都来买菜,准备回家做饭。新市街往里二三十米,就是菜市场,市场管理已经下班
散文 4084
在 70 年代,解放军的行头备受众人渴慕,军帽、军衣、军裤、军鞋,若能拥有其一,便是无上荣耀。那时的我,还是个小学生,十分热爱踢足球。看着小伙伴们穿着黄胶鞋在球场上奔跑,心中满是憧憬。此前,我一直穿着外婆做的布鞋,虽饱含着外婆的爱,却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逐渐显露出不足。而黄胶鞋帆布绿面,橡胶鞋底,弹力足、穿着舒,防水耐脏又耐磨,运动干活皆适宜,美观大方显精神。我向外婆表达了想要一双黄胶鞋的愿望,外
散文 4474
我有一个舅爷,他家就住在神河黑沟口,房子面向神河狮子包上的神河小学。房子大门正对着河那边一座山,这座山神河人都叫它大梁。山的半山腰是我舅爷的承包责任地,大约七八亩地儿大,十五六度的黄土坡。舅爷拿这块山地上就种几种农作物,玉米、红薯,豌豆、小麦,几种抗干旱的农作物。一年夏季早玉米快成熟季节,舅爷发现有人故意糟蹋玉米,连续好几天,都有十几株玉米倒在地上,秧子上的玉米棒子都被剥开,玉米粒啃的半截拉胯的。
散文 530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本站法律顾问 陈睿律师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3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