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儿 文/张利平
724
2020年12月7日,大雪节气,也是女儿结婚后的第二天。今年的这个节气我感到格外的寒冷,因为我的小棉袄出嫁了。有人说女儿是爸爸的前世情人,这个比喻真好,充分说明女儿在爸爸心中的位置。养女儿好比培养一盆花,在你的精心呵护下,花儿生根发芽,日渐芬芳,你明明知道某一天有个男人要将这盆花抱走,但你还是既希望又害怕这一天的到来。女儿阳光、善良。蹒跚学步时活泼好动,由于我的大意,看管不力,脱离视线,女儿曾经搬
散文 724
我是因父亲落实政策安排工作到旬阳县神河区,1971年2月高一第二学期从安康县流水中学转来旬阳县神河中学的。虽然只在神河中学上了一年半三个学期,但对我学习、写作乃至一生的影响都非常深刻。上高二第一学期时,1971年11月15日旬阳县革命委员会以旬革发(1971)130号文件下发《陕西省旬阳县革命委员会关于开办旬阳简师班的通知》。《通知》原文开头是一段毛主席语录,然后才是正文。其中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散文 836
我们这代人从那个文艺荒芜全国只有八台戏的年代走来,对文化生活的渴望是现在年轻人难能想象到的。一旦有了文化生活的多样性,都恨不能好好珍惜收藏起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刚刚改革开放,有段时间特别流行便携式录音机,许多人都是到广州买走私进来的,手提着大音量放着音乐磁带的录音机招摇过市很是得意,当时每月平均工资50元左右,每盘音乐磁带5元,于是我收藏了不少音乐磁带。后来有了录像机,又开始收藏电影录像带。再后来
散文 910
河南开封古称大梁、启封、汴州、汴梁、汴京、东京,先后有夏朝、魏国、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以及金朝在此定都,所以被称作“八朝古都”。其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素有“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之说,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它的真实性。1982年起,开封市着手对古城进行保护性修复,共修缮14.4公里长的城墙,目前自大梁门以北的一段对外开放。我们就住在城墙根儿,傍晚时分便去一睹其
散文 1158
商朝又被称作殷朝,因为其曾定都于殷,即今天的河南安阳。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即出土于此,这里的旅游景点众多,除了殷墟,还有妇好墓、修定寺塔、灵泉寺石窟、羑里城遗址、明福寺塔等等,尤其是殷墟附近,处处是文物,像花园庄东地遗址、M54墓等。我和爱人在“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纪念碑”附近转了转,就被随处可见的文物复制品所震撼到了。其中有各式各样文字的雏形,诸如商、首、子、马、中等字的原始形态
散文 1018
相传,清顺治帝因爱妃董鄂病死而看破红尘,最后到五台山皈依佛门,而在河南民权县一带却流传着顺治在白云禅寺落发为僧的说法。民权县古称葵丘,清朝时为考城县,1928年,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取“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为其更名,境内有葵丘会盟台遗址、庄周故里、秋水湖、龙泽湖以及白云禅寺等许多人文和自然景观。白云禅寺始建于唐代,金、元时期遭毁,明代重修,清康熙年间更是在佛定大和尚的主持下得以彻底的修缮和扩建,
散文 683
扯淡,意为闲扯、胡说八道。我一直以为它是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口头语,没想到明朝人就对其出处做过考证:“扯淡”原是南宋都城杭州的方言,后来扩散到大江南北,还成了流行语,并一直延续下来,河南淇县的“扯淡碑”就是例证。我和爱人从开封驱车赶往安阳时,正好路过淇县,便顺道去“朝歌遗址公园”探访这块颇具传奇色彩的石碑,也对淇县增添了一些了解。淇县古称朝歌,是商朝末期的陪都以及西周时期卫国的国都,为《封神演义》的发
散文 1194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当年在神河中学高中年级的我们也都是青春少年。尽管那时人们的穿着几乎一律都是蓝、黑、灰色的单调色系,但每个人还是会想法穿得干净一点、整齐一点、漂亮一点。那时每人每年定量发给一丈多布票,买一双袜子也要2寸布票,买布做衣都要凭布票,一年的布票只够一个人做一身新衣,那时基本上都是只有过春节时才买新衣服穿,一穿就是一年。那时还没有的确良之类的化纤织品,穿的可真正是纯棉制品。因此当年很
散文 805
回忆同学少年往事,怎能会不涉及到校园恋情?我的神河往事才刚刚写了两三篇的时候,就有同学嚷嚷让我说说当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故事。虽说有“窥探”个人隐私之嫌,但也合情理。但是当时的校园恋情完全都“地下”秘密行动,并不为同学所知。因为被文革耽误了几年,我们上高中那时年纪最小的都已经十七八岁,初中老三届返校上高中的已经在家结过婚的同学都有。青春期萌动着丰富情感,荷尔蒙积聚了好奇欲望。殊不知当年还是在文革
散文 633
一进入河南淇县的“朝歌遗址公园”,我和爱人便听到锣鼓喧天的巨响,望见右侧广场上人山人海,他们都头戴红帽,身着亮黄色体恤,大喇叭里还传来各方代表讲话的声音。由于我们重点是去寻访“扯淡碑”,便没去凑热闹。待转了一圈回来时,纪念活动已近尾声,人群正逐渐散去,我即询问一位迎面撤出来的小伙子:“你们这是做什么?”“我们林姓族人来纪念比干诞辰。”他的回答令我一头雾水,便继续追问:“比干与林姓有什么关系?”小伙
散文 658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本站法律顾问 陈睿律师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3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