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沟,张良庙的后花园 文/郭明祥
3191
九叠泉说起留坝张良庙世人皆知,庙后有一道鲜为人知峡谷,毗邻紫柏山。因山势峻、奇、险、秀而著称于世。群山巍峨,钟灵毓秀是探古访幽好去处。酷暑六月,约友二人从长安出发来此避暑。驱车从庙台子村沿张营公路逆流西行。观其峡谷,狭窄幽长。两岸山峰峻雄奇险,危岩耸峙,崖壁如削。谷底一泓溪水,隽秀温婉,奔涌东流。行进二公里处,溪上人造小桥连接一座小巧的垂花牌楼。只见上书“观音峡”三个正楷书。搭草而建,古朴淡雅。移
散文 3191
从插队农村知青返校到流水中学上高中,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文革期间招工、征兵的政策,以至后来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都是不能直接从城镇青年里招收,必须从农村上山下乡两年以上的知青中招收。1970年流水中学开办高中班的时候,许多“老三届”都已经下乡满两年,就等着招工了,因此大多数知青都不愿再入校学习。能够返校再读高中的,都是把知识看得比工作更加重要,用现在的话说,都是有想法的!正如李书章同学说,流水中
散文 1010
1986年6月至1987年1月,“大巴山的年轻人”系列报告文学陆续在《人民铁道》报刊发,这应是最早见报反映巴山养路工区艰苦奋斗事迹的一组稿件。稍早一点还有人民铁道报社记者秦昌惠1986年3月步行襄渝铁路全线时写过巴山站区的两篇二、三百字的短消息和中原铁道报社关于我们组织业余作者这次创作活动的消息。稿件见报在巴山站区引起轰动效应,对巴山站区干部职工是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也引起了各方的极大关注。两年多之
散文 2534
我们参加安康县中学生文艺汇演大获成功,使得流水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全县名声大振。尤其是流水中学有几个高中生演节目不错的消息传到安康地区秦剧团,在我们参加完汇演回到学校不久,他们就派人来流水中学点名要招收我们几个进剧团。来人把我们叫到学校办公室进行面试,剧团老师让我念了一段对口词,然后让我唱支歌。我刚一开口,老师就说:“这还是童音。”当时还不明白什么是童音,还以为说是“铜音”呢,面试之后我
散文 5429
十多年前,乡镇干部待遇较低,没有享受住房公积金,也没有乡镇补贴这一说,作为乡镇干部,调进城里工作成为大多数干部的终极目标,我也不能免俗。2011年6月,我从商州区黑龙口镇人大主席岗位上被组织选拔为挂职干部,到商州区农业局任副局长。虽然只是挂职,并且只有半年时间,我仍然激动不已,因为我可以享受部门干部的规律生活了,梦想中的朝八晚六,下班即可回家的作息时间令人期待,因为部门干部平时不用值班,不用上山打
散文 3449
从故乡来了一个友人,他向我说了很多的事情。其中有张家接媳妇的,有李家办丧事的,还有谁家发家致富的,这些我们大都一笑而过。唯有说到黄家哑巴死了,他说的是眼泪长流,我听的心里一阵阵发冷,一阵阵发冷……哑巴是我们邻村人,姓黄,本身不哑,只是说话很简单,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哦,看呐!”“嘿,那才是。”农村把这叫做半语子,也叫哑巴。如果只从相貌上看黄家哑巴,谁都说不出是一个没用的人。你看他:长发,大额头,大眼
散文 3183
神河中学当时在旬阳县排名是第三中学,按现在规格也就是一个乡镇中学,但由于文革的原因,当时分来了许多省名牌大学毕业生到乡下来工作,区卫生院有一位外科大夫两口子都是从西安来的。神河中学也有好几位老师家在西安。记得有个姓管的体育老师,也是省里下来的,用现在的话说人长得很帅。那年学校办运动会,他常常在场上给同学们露两手,尤其是他秀三级跳远,吸引许多从来没见过这个项目的同学们驻足观望,好生羡慕,也因此成为许
散文 928
我们在神河时正是文革后期,物资供应比较匮乏,偏远的神河小镇其实反而比安康还要好些,因为这里还有自发的农村集市,还有小小的传说中的“资本主义尾巴”。每到逢集的日子,神河街上满是周围农民挑着扁担、背着背篓上街卖点自家产的农副产品,再在街中心的供销社买些油盐酱醋回去。即使不逢集,街上也会有零星卖菜的农户。记得农户卖的有一种叫火藤根的东西,粗的有筷子那么粗,却要短得多,扎成胳膊粗的一把,大概要卖3、5分钱
散文 661
神河中学少不更事,现在回想起来,有许多事无论有多后悔也是无法重来的。记得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夏忙季节,那时家在农村的学生会放假回家夏收,城镇的学生学校会组织起来下乡支援夏收。其实这正是城镇里的孩子最盼望的快乐日子,不用上课做作业,而在乡下可以见到许多城镇里见不到的稀奇事。带我们下乡夏收的是教数学的班主任李老师,个子很高,说话好象是汉中口音,数学课教得非常好!这天在返回的路上我们排成两行纵队,走在乡间
散文 1080
日月如梭,转眼离开安康流水已经近五十年了。五十年魂牵梦绕,总想起在流水中学读书的日子。终于那2016年春天有机会回了一趟安康老家,朋友带我专门去了流水镇寻访儿时的印象。然而,此时的流水店已经不是往日的流水店了。现在的流水店是新建移民小镇,根本不是照着原来的模样复建的汉江流水码头古镇,而是重新作了规划。流水镇上的房屋建筑几乎一色的陕南古民居风格:青灰色调的砖瓦房、古色古香的木门窗、复旧风格的石板街、
散文 1063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本站法律顾问 陈睿律师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3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