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往事(38):再当民工 文/李康平
742
我和李明从恒紫公路当了一个月的民工,就又从工地又回到了生产队。当初下乡插队时我们一起来了5个人,现在知青点上就只有我和李明两个了,当初“扎根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决心逐渐瓦解动摇,甚至一天也呆不下去了。恰在这时,公社来了通知,又要新组建民兵连去香河口扩修安康到岚皋的安岚公路。我和李明高兴地叫起来:天无绝人之路!于是我们赶快报名参加。香河口好像也是在繁荣公社管辖范围,在公社的东南方向,我们是在
散文 742
作者注:《我的往事》有的文章以前曾在微信发过,有热心朋友在公众号上转发。这次我做了一些修改后发在我的公众号时,公众号后台检索发现与原创库文章“相似”,便以链接方式发出分享原文。朋友发现这个问题后,将公众号我的原文删除,以便我能顺利发出修改后的文章,结果已经发出的链接便显示原文已经删除看不到了。有热心读者私信我说一直在关注《我的往事》,唯有《我的往事(85):改稿花絮》已经看不到了,我答应重新发出来
散文 737
2024年2月1日是腊月二十二,周四。上午10时许我在单位看文件,接到同学大刘的电话,他问我今年的春联准备好了没有,我说我的春联每年都是你这个书协副主席写的,正准备联系你让你给我写呢!大刘说让我去他办公室,他正在写春联,让我过去给他压纸,挑选春联内容。于是我放下手中的文件,向领导打声招呼请了假,来到南街区人大办公楼大刘的办公室,推门进去,只见大刘正戴着套袖挥毫泼墨,我们寒暄了几句,他取出对联纸,并
散文 720
小时候缺少娱乐玩具,乡下孩子爱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扮老鹰的小孩张牙舞爪、伺机杀出;扮母鸡的小孩大张双臂、左右护挡,唯恐自己身后的小鸡受到伤害。幼时只知玩未解其中意,长大了才知道这个游戏道出了一个现象: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自然界也有母鸡拼命与老鹰博斗保护雏鸡的现象发生,这是母爱的伟大。在当今社会,有多少女性拖儿带女奔波在谋生的路上,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自然界中,雌性动物均有护崽的本性,人类作
散文 917
平定河是吕河三支河流汇入汉江的第二大支流,它曾经是吕河的命脉河,为吕河人民的生产生活立下过汗马功劳。2024年4月24日,笔者随汉江博物馆馆长刘贵棠和旬阳著名画家王成刚一起来到了及熟悉而又陌生的平定河。吕河是我的故乡,从小就听说过平定河、平定水库,但似曾相识,却未曾谋面。平定河位于汉江南岸,距县城25公里,平定河因平定水库而出名。在五六十年代,吕河和全国一样,交通生产生活及其落后,特别是吕河的旱坝
散文 1200
《灞柳文苑》微信公众号近期发出一期为母亲节征文的启示,受其启发,我也想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为母亲写些什么,可是苦于无从下笔,因为母爱简直太伟大、太宽泛了,自己的水平实在写不出什么感人的词句,因此思索好几天,仍不知从何下笔,以至于我有些郁郁寡欢。上周五早上刚好七点,我就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让我周六回老家去取些蒜苔,并说她捋了一些槐花,蒸了槐花焖饭,让我回去吃。这时我才恍然记得,这已是今年第四次接到母亲让我
散文 1043
“我带着比身体重的行李,游入尼罗河底,经过几道闪电,看到一堆光圈,不确定是不是这里,我看到几个人站在一起,他们拿着剪刀摘走我的行李,擦拭我的脑袋,没有机会返回去……”这应该是二十年前第一次和母亲照面的场景,腹开七层,骨开十指,只为听到我那一声洪亮的啼哭,她经历了一场痛不欲生的分娩,从此她也多了一重身份——母亲。为母则刚,她不识字,没有多少文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没有高贵的气质、华丽光鲜的外表,
散文 979
小时候常听母亲说她外婆家在黑山,因此对黑山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上学以后,学会了写黑山俩字,也慢慢理解了字的意思,我认为黑山这个地方肯定树木很多,山大沟深,远看山呈黑色,故曰:黑山,这种想象一直占据心中。母亲多年来常常念叨想到她舅家拜一次年,可是由于路远,交通不便,一直未能成行。母亲唠叨的次数多了,父亲就同意去黑山一次。再去之前,父亲提前做了大量工作,早早向单位领导求情,借到单位的公用自行车,
散文 1099
多年来,我早已不再追剧,但是今年春节央视一套播出的《烟火人家》还是断断续续看完了。《烟火人家》以一个普通家庭为背景,展现他们的生活琐事、家庭纷争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却深刻地触动了人心。众演员的真情流露,让人心生感动,是一部很接地气的电视剧,值得一看。我认为《烟火人家》里最动人的恐怕就是母女情了,到结尾的那一刻,似乎乔海云对女儿孟明纬所有
散文 2099
插队劳动的一个最大收获是我们对农事活动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使我们这些从小在城里长大曾经五谷不分的孩子,对农事习作不再外行。记得还是小学的时候,路过庄稼地,对韭菜和麦苗不分、玉米和高粱不分,常6过程的那份喜悦还是无以言表。因此,儿时对农村田园生活一直有种非常理想化的向往,这也是我当初主动申请下乡插队的原因之一。直到从政策层面上讲将要无期限地在农村插队生活时,才切身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农民劳作的不易。
散文 908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本站法律顾问 陈睿律师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3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