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往事(34):当回船工 文/李康平
889
陈本彥本来是我们知青组的老大哥,组里凡事都是他作主。自从他转走离开我们知青组之后,我、李明两个男生跟秦总建、刘文两个女生谁也不听谁的,渐渐地就有了矛盾,凡事都对着干,女生要这样,男生偏要那样,要不就各干各的,谁也别管谁。夏收的同时就要育红苕秧子,等夏收完了就该插红苕秧了。红苕就是北方所说的红薯。还记得初中讲植物课的柳大雄老师给我们讲过,红薯属于块茎作物,它是将块茎上带有芽的切成大块,待芽长大成苗,
散文 889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我们下乡插队的地方更是在大山深处,除了第一天劳动因为离农家住户距离近,有肩挑糞肥之外,其他运送物品主要靠背篓背。我们背炭要进到7、8里远的后山,背粮要上30里远的岚河街.我那时16岁的个子还不到1米6,身单力薄,每次背炭背粮只能背三、四十斤,还累得不要不要的。想想现在的孩子父母如果不在家,他们饭都懒得做或者不会做,只知道叫外卖。我们那时也不知道是没钱,还是舍不得花钱,也不知道叫“
散文 928
久居城市,内心难免被红尘所扰,常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好在自己的老家在农村,因此,每当心情烦乱,欲念重生的时候,我就在周末回家一趟,吹一吹山风,饮一口山泉,在老家门前的柿树下看几页书,晒一会儿太阳,看看树上喜鹊在忙碌的搭窝,听听对面坡梁上野鸡在嘎嘎的鸣叫,间或叫着叫着从这块草地又飞入那块草丛中,这时我内心就会异常平静,灵魂得以安妥,不再蠢蠢欲动。故乡的山峰、溪流、绿树、红花、鸟啼,像一剂良药,平抚了
散文 1803
1981年9月,我奉令由安康机务段运转车间到安康铁路分局政治部宣传部助勤,和我一起助勤的还有从紫阳工务段维修车间来的吴利民。他父亲是安康地区农林局局长,父辈们都认识,我们应当算是世交。企业宣传工作的基本功,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我以为最主要的还是理论思辨的能力、观察发现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文字写作的能力。有一句顺口溜说“组织部的表、宣传部的稿”,似乎以为宣传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动笔写作。但
散文 925
又是一年青草绿,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是祭祀祖先的传统日子,也是24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令。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踏青春游与祭祀扫墓的好时节。每年到清明节前夕,心中总是惴惴不安,常想起逝去的亲人,梦到他们在世的点点滴滴,似乎他们也期待着在这一节日与他们的后世子孙来一场穿越时空的聚会、对话、交流。今年清明节前几天晚上我照例失
散文 998
退伍回来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火车司机,然而,我还是不忘初心,常常想起在部队团报道组采访写作的日子。但是我现在是普通工人,没有资格、没有理由、更没有条件去采访报道,只能另辟蹊径,将写作坚持到底。于是,我开始写了第一篇杂谈《等号的妙用》,是讽刺“四人帮”乱扣帽子打棍子的,写完就投给《西安铁道》报社。稿子投出去之后,很快就被《西安铁道》报采用了。没过多久,不但收到报社寄来的3元钱稿费,还收到编辑来信对我鼓励
散文 1264
有专家做过统计,交通工具中安全系数最高的是飞机。地面交通工具安全系数最高的就数火车了。因为火车拉得多、跑得快,上千名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系于火车司机一身,责任重大,不允许有任何差错。而机车上也有许多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因此,开火车有许多保持安全行驶几十万公里、上百万公里无事故、甚至开一辈子火车不出任何事故的好司机。我当副司机、司机近5年,也安全行驶无事故。但是,火车撞人、撞物的事情却在所难免
散文 1057
在中国地图板块腹地,隶属于安康市管辖的(旬阳市),其城市历史悠久,“秦时设关,西汉置县”的旬阳,历经三千多年历史,中国汉水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曾经是共和国元帅贺龙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一万余人的红军队伍)途径旬阳,共和国大将徐海东同志率领的红二十五军(七千余人的红军队伍)转移旬阳,原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共和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大突围转战陕南,开展游击战争,从事地下党革
散文 1056
我曾于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杨峪河中学上初中。当时我的学习还行,常居班级前十名。那时中考之前要进行预选,只有预选过线才可参加中考。1986年中考之前的那次预选,我们班仅三名应届生被预选上,我是其中之一,可惜当年中考分数线较高,我以12分之差而败北。那个暑假我记忆犹新,在那几天我第一次遇到需要自己抉择人生中前途命运的大事,到底是上高中将来考大学还是补习一年继续考中专,我的内心无比纠结,最后
散文 4214
在家呆了十多天,不用人催,我们很自觉地准备返回插队点了。这时已经快过春节了,我们都准备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经过“文革”的“破四旧、立四新(破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运动,那时的年味非常淡薄了,跟平常的日子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所谓“革命化”的春节,无非就是那天照常“抓革命、促生产”罢了。1970年除夕,我们组5个知青都没有回家,队部对面山头一家姓白
散文 221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本站法律顾问 陈睿律师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3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