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变迁》连载之第一章“隔世导师”(二) 文/任登庚
21101
(二)我爷爷在当上洵湾乡第九保的保长之后,县长李富贵按照惯例,从县上选调了自己的侄儿李坤山来当专职副保长。按当时的管理体制,上级派来的副职名义上是助手,实质就是监督员,当地的正职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副职的脸色行事。九保新派来的副保长是县长的侄儿,又是一个很有文化但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李富贵把他安排来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侄儿先实践一下基层工作,以积攒后来升官的资本。他这显而易见的意图,爷爷当然是十分
小说 21101
(一)三十年时间,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人生,它却是那样地漫长,能把婴儿变成父亲!我在这期间所经历的繁杂之事多而又乱,一时也难说得清,道得明。思来想去,只好先从我的出生之地说起,方能算作一个比较完整的头绪。在秦巴山区的汉江河北岸有一个太极城,城北的旬河是汉江的最大支流。旬河将注入汉江时又吸纳了一条小支流叫冷水河,这冷水河名副其实,水特别地冰冷。她源于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阳山脚下,五十
小说 21126
(一)爷爷去世后,奶奶引着一儿一孙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父亲只好把户口迁往了洵湾乡(新中国建立以后,原洵湾乡一保改成了洵湾乡)的“新庄子”,顶起我爷爷的职责,担负起抚养我大哥和二爸的责任。父亲离了“老庄子”后,摆下的一摊责任自然就由我母亲来承担。父亲虽然人没有住“老庄子”,但却是一心挂两头,经常往来照顾;再者他的医术相当好,农村的医疗条件又差,免不了要被东家接,西家请地去给人家看病。这样的两宗事“挤”
小说 21091
(二)我们从学校回家的第二天一早,我就和王龙显一起掮着草锄,随着大帮子人一路上坡去薅草。薅草一行三十多人,上坡时走在路上倒是浩浩荡荡的一支队伍。一到地边就各占各位,排起了赛口。赛口,实际就是长短和宽仄的尺寸,一般是以苞谷苗的行距来计算。苞谷苗的行距大约是二尺五寸左右,从地下边直薅到上边叫抬赛,从左边薅到右边叫过赛。我们在早饭前薅的一块地是四方形,大家就摆开了抬赛的阵势,先是每人占够四项苞谷苗宽的赛
小说 23996
萧长安从伟人的读书实践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切身体会到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因此,他从小就爱读书,一生也收藏了不少书,听说林惠茹在小区中心广场处理旧书,他感兴趣来到中心广场看看。林惠茹见到萧长安说:“不好意思,我这儿可能还真没您领导干部要看的书呢!”萧长安随手拿起一本书,说:“没事,我看看,您的好书还真不少呢!为什么要处理掉呢?”林惠茹说:“哎,也是不得而为之。”“这话怎么讲?”“有的是读
小说 1866
林惠茹的旧书摊刚摆以小区中心广场一角,就有在小区收废品的前来问:“您这旧书是卖废品吗?”“不卖,不卖,是送人的。”“那就送我呗。”“送你就当废品,全化纸浆了。我这都是有用的书,是送人读书学习的。”听说林惠茹在中心广场摆书摊送人书,一下招来了小区许多爱书人,也勾起许多老人对书的往事回忆。“我们小时候街上有许多小人书摊呢!人行道上一本本摊开一大片。那时哪有钱买书看,都是到书摊上看,2分钱看1本,5分钱
小说 1762
这天,林惠茹在致胜阳光小区中心广场支起了一个旧书摊,引起小区老人的极大好奇和围观。林惠茹和宋剑两人和和气气分手之后,家里两套小单元房正好一人一套。林惠茹和儿子宋林住稍稍大一点两室一厅的一套,宋剑把乔俏从延安接回来,住在稍小一点一室一厅的另一套。最近儿子宋林在筹办婚礼,林惠茹想搬去养老院,把房子留给儿子作婚房。儿子宋林当然不同意,说:“那不行,怎么能娶了媳妇赶走老娘,那我还不被人骂死?”林惠茹笑了,
小说 1757
老陈头这段时间对孩子的婚姻问题的“研究”还是颇有成果,他发表了他看电视相亲节目之后自己的见解:在电视相亲节目里,有的青年人就认定了非浪漫不娶,非浪漫不嫁。女孩问男孩:“假如我今天跟你牵了手,你能为我做的最浪漫的事是什么呢?”只见男孩们使劲地想啊想。一个说,我用9999朵红玫瑰,拼成一个大大的、大大的红心,中间用黄玫瑰拼写“I LOVE YOU”,然后……女嘉宾不等他说完,说“真俗”,灭了灯。另一个
小说 1441
常大姐最近感到老陈头有点反常,往常他在家看电视常看的是新闻频道、记录频道和历史电视剧,现在一开电视就看电视恋爱相亲节目。常大姐开玩笑刺他:“怎么着,莫非你还有什么想法?”老陈头一听急了,辩解说:“看你想哪儿去了?我这不是为陈晓阳着急嘛!晓阳都32岁了还没女朋友,你不研究研究一下现在年轻人的恋爱心理,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帮他早点成家,行吗?”“跟你开个玩笑,你还急了。”常大姐笑着问老陈头,“那你研究出
小说 1109
萧长安说:“我们那时对下乡充满着理想主义,真是不忘上山下乡的初心,感到自己在农村大有可为。我们常常在田间休息、农民叫‘歇伙’的时候,神圣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报纸给农民读报、读毛主席语录。现在还能记起那时农民听我们读报时表情木然的样子,听了没有任何反应。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觉得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在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杨奶奶想起因为陕北离北京远,头一年过年大家都回不去,选择在农村过一个“革命化”的
小说 1085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本站法律顾问 陈睿律师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3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