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六十以后》14.知青岁月(2) 文/李康平
1074
站在梁家河领导人曾经住的土窑洞前,萧长安想起了领导人说过的一段话:“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是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插队期间,领导人一边劳动,一边读书,艰苦的农村插队生活使年
小说 1074
当年知青插队的农村如今脱贫攻坚,早就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黄土高原一片新面貌。昔日荒秃秃的黄土坡退耕还林,到处都是绿树成荫,果树飘香。红枣、富士苹果成了陕北地域标志的特产,一曲曲陕北信天游唱响四面八方。见到当年插队的北京知青回到第二故乡,老乡们喜出望外,竞相热情地用陕北待客方式招呼他们:“快进屋,炕上坐嗑,炕上坐嗑。”乡亲们的屋已经不再是土窑洞,都搬进了新楼房。屋里哪还有大土炕,早换上了席梦思大床。
小说 1096
重回延安的自驾游车队共组织了6辆车21个人。有的夫妻自驾车,路上轮流开车;也有搭伙拼车的,油费过路过桥费均摊。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杨奶奶也非常想跟大家一起回当年北京知青插队的地方去看看。儿子杨辉听说妈妈有这个愿望,特意请了年休假开车带妈妈一起去。萧长安和徐慧英开女儿的高尔夫,远在英国的娟娟听说爸妈要自驾游回延安,她不担心爸爸的驾车技术,只是怕他们长途开车身体受不了。萧长安拍拍胸膛说:“没事,再不开车
小说 1775
乔俏离开北京回到陕北不久,就接到了宋剑发来的短信,告诉她:“请速回北京,有件事非常重要,必须和你当面商量商量。”乔俏好奇怪,问:“我刚刚离开北京回延安,您就要我再去北京?有什么事电话可以说吗?”“电话说倒是可以说,但关健这个事不光是说说,如果有可能还需要做。隔空可做不了,因此还是要和你当面商量商量。”“什么事,不当说,还要做?必须要跟我商量?您跟惠茹妹妹商量不行吗?”因为宋剑的老伴惠茹比乔俏年纪小
小说 1496
宋剑和乔俏经过反复几番商议,两个人决定在青春恋情开始的地方—--延安知青插队点结婚,结婚后把家安在北京。乔俏的孩子已经在延安成家,乔俏也该随宋剑叶老归根了。要安家北京,乔俏在延安总有些七零八碎的个人物品要搬回来。于是两个人商量由宋剑自驾车回一趟延安,两个人一起到当年插队的地方故地重游,办完婚事之后再拉上乔俏的行李一起回北京。这是个好主意!当年一起去陕北延安插队的老知青早就想再回当年插队的地方走走看
小说 1773
萧长安给杨永杰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有一户人家祖孙三代同堂。奶奶老了,走不动了,年轻的父母觉得她是一个负担,决定把老人丢弃到大山里。一天晚上,他们叫上儿子,一起把老人装进一个大竹篮里,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老人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爸爸妈妈,你们把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
小说 1659
安顿好杨奶奶,林敏就要亲自去杨永杰家里去做他的工作。立刻就去单位叫杨永杰回家,照顾好妈妈这事不能耽误。萧长安从林敏口中得知杨永杰的工作单位原来还是致胜集团的子公司,便要和林敏一起去见见这个杨永杰。到了杨永杰的单位一打听说找杨永杰,有人叫:“小杰,有人找。”杨永杰很快出来,见萧长安和林敏都不认识,疑惑地问:“你们是找我吗?我们认识吗?”萧长安有点气,说:“我们来找你,不就认识了吗?”杨永杰没听出萧长
小说 1129
致胜阳光小区要建成和谐社区、温暖社区、幸福社区,居委会林敏主任召开社区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林敏讲完座谈会的主题内容之后,请萧长安作指示。萧长安笑笑一摆手说:“可别再说作什么指示,我也是小区居民的一员,参加座谈会来听听大家的意见。”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有的建议要健全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要;有的说和谐社区要大家建、大家管,每个居民都要积极参与进来;温暖社区
小说 1056
这天,老陈头穿过大半个城去看他的发小老同学程伯,原来程伯像发现新大陆似地告诉老陈头他们小区最近有好事——好遇不可求的天大好事!程伯叫老陈头带上房本赶快过来一趟。一听说让他带上房本,就刺激到老陈头的敏感神经,他决定去探个究竟。见到程伯,老同学高兴地告诉他:“您老俩这下养老不用愁了。”老陈头明知故问:“怎么就不用愁了?我们无儿无女老了也没有个依靠,不像您都快四世同堂了,尽享天伦之乐。”程伯告诉说:“有
小说 1020
老陈头跟佳信安所的人签了第一份合同之后,他的带动效应当场就有四、五对失独和无子女老人签了“以房养老”合同。一边签合同,一边还直感谢佳信安所的人:“你们替我们这些没子女的老人想得真周到,办了一件大好事呢!这下可解了我们最大的后顾之忧啊!”接连三天,佳信安所在致胜阳光小区签了12单“以房养老”合同,随后还去公证处作了公证,让签了合同的老人吃了定心丸。不到一个月,签了合同的老人就拿到了第一笔自己房子换来
小说 1562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本站法律顾问 陈睿律师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3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