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午后,暖阳为关中大地镀上金辉,泾河之畔的原点红木博览城,宛如一座沉淀着岁月沉香的文化驿站,静静等候着一场跨越古今的邂逅。由陕西省家居业商会与西安市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关中石刻艺术展”在此盛启,泾阳县民俗摄影协会在苏战峰会长的带领下,循着石韵书香,走进这片木石相融的艺术天地,赴一场满载热爱的采风之约。
刚步入展厅,西安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会党支部书记、陕西省民间艺术收藏协会泾阳分会会长马涛先生便带着热忱笑意上前迎接,细致引导采风团队成员穿行于石刻珍品之间,让大家在沉浸式观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石刻,是大地写给时光的诗篇,是匠人刻入岁月的绝唱。指尖轻触青石,沁凉的触感里仿佛流转着千年的低语,关中庭院石刻作为这片厚土的文化图腾,将古人的智慧、信仰与审美凝于刀下、刻入石中,成为不朽的文明印记。
展厅中央,一尊石狮昂首伫立,鬃毛卷曲如浪,目光炯炯有神,似穿越百年风雨仍坚守着一方安宁。马涛会长特意为陕西省家居业商会副会长、西安明珠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泾河新城分公司副总经理韩知霏先生详解其来历,从选材的考究到雕刻的工艺,从流传的故事到承载的寓意,字字句句间满是对石刻艺术的珍视。不远处的石碑前,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文军老师正娓娓道来,向马涛会长及在场参观人员讲述石碑背后的历史变迁、文字内涵与时代价值,让冰冷的石材变得鲜活生动,让尘封的故事重焕光彩。
石刻之美,在于凝重中藏灵动,刚硬里含温情。门墩瑞兽静卧阶前,祥云缭绕间福泽绵长;浮雕牡丹舒展花瓣,石面之上似有暗香浮动;碑刻文字或苍劲如松、或秀逸如兰,一笔一划皆是历史的掌纹,记录着家族荣光与文人雅趣。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以刀为笔、以石为纸,用心血与坚守写就的艺术瑰宝,深浅不一的纹路里,既有岁月的雕琢,更有匠意的流转。在这里,红木的温润与石刻的苍劲相遇,榫卯雕花映衬着古朴石韵,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共同演绎着传统文化的和谐之美。
苏战峰会长与摄影协会的成员们,在暖阳流转的展厅中轻步前行,生怕惊扰了这份跨越千年的静美。他们举起相机,用快门定格石狮的威严、门墩的雅致、浮雕的精巧,将石刻的神韵与匠心的温度,一一融入光影的诗行。每一张照片,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对匠心精神的传承。
石韵悠扬,匠心不朽。关中石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它以石为媒,镌刻着生活的热爱、审美的追求与精神的信仰。原点红木博览城以开放之姿,汇聚散落乡野的石刻珍品,让更多人得以。这份厚重之美。这场采风之约,不仅让大家领略了石刻艺术的非凡魅力,更搭建了文化传承的桥梁。愿我们都能在石与木的交响中,读懂历史的密码,汲取匠心的力量,让关中庭院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作者简介:张明,陕西泾阳人,高级职称。陕西商协会核心会长秘书长群成员、西安市泾阳商会副会长兼企业文化推广委员会主任,同时担任《西北建设》杂志西咸新区工作站负责人和《人民摄影》报签约摄影师,系《华人头条》和《美篇》平台等多个平台撰稿人,也是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本站法律顾问 陈睿律师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3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