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征文•张利平【回家取菜】
1043
《灞柳文苑》微信公众号近期发出一期为母亲节征文的启示,受其启发,我也想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为母亲写些什么,可是苦于无从下笔,因为母爱简直太伟大、太宽泛了,自己的水平实在写不出什么感人的词句,因此思索好几天,仍不知从何下笔,以至于我有些郁郁寡欢。上周五早上刚好七点,我就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让我周六回老家去取些蒜苔,并说她捋了一些槐花,蒸了槐花焖饭,让我回去吃。这时我才恍然记得,这已是今年第四次接到母亲让我
散文 1043
“我带着比身体重的行李,游入尼罗河底,经过几道闪电,看到一堆光圈,不确定是不是这里,我看到几个人站在一起,他们拿着剪刀摘走我的行李,擦拭我的脑袋,没有机会返回去……”这应该是二十年前第一次和母亲照面的场景,腹开七层,骨开十指,只为听到我那一声洪亮的啼哭,她经历了一场痛不欲生的分娩,从此她也多了一重身份——母亲。为母则刚,她不识字,没有多少文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没有高贵的气质、华丽光鲜的外表,
散文 979
小时候常听母亲说她外婆家在黑山,因此对黑山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上学以后,学会了写黑山俩字,也慢慢理解了字的意思,我认为黑山这个地方肯定树木很多,山大沟深,远看山呈黑色,故曰:黑山,这种想象一直占据心中。母亲多年来常常念叨想到她舅家拜一次年,可是由于路远,交通不便,一直未能成行。母亲唠叨的次数多了,父亲就同意去黑山一次。再去之前,父亲提前做了大量工作,早早向单位领导求情,借到单位的公用自行车,
散文 1099
多年来,我早已不再追剧,但是今年春节央视一套播出的《烟火人家》还是断断续续看完了。《烟火人家》以一个普通家庭为背景,展现他们的生活琐事、家庭纷争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却深刻地触动了人心。众演员的真情流露,让人心生感动,是一部很接地气的电视剧,值得一看。我认为《烟火人家》里最动人的恐怕就是母女情了,到结尾的那一刻,似乎乔海云对女儿孟明纬所有
散文 2099
插队劳动的一个最大收获是我们对农事活动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使我们这些从小在城里长大曾经五谷不分的孩子,对农事习作不再外行。记得还是小学的时候,路过庄稼地,对韭菜和麦苗不分、玉米和高粱不分,常6过程的那份喜悦还是无以言表。因此,儿时对农村田园生活一直有种非常理想化的向往,这也是我当初主动申请下乡插队的原因之一。直到从政策层面上讲将要无期限地在农村插队生活时,才切身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农民劳作的不易。
散文 908
早上我还没有起床,正在床上收听自己关注的几个公众号推送的文章,突然手机铃声大作,我拿过手机侧目一看,原来是朋友丹魁打来的,我以为有什么急事,赶紧接听,原来是他二十年前结识的一个朋友原罗布泊镇镇长郭高潮先生回乡探亲,丹魁做东中午招待郭先生,约我作陪,我欣然应允。丹魁是我在刘湾办事处工作时的同事,现在又与我住在一个小区同一幢楼,彼此熟悉,关系不错。二十年前就常听他讲自己孤身一人2001年5月骑摩托车在
散文 1381
时间已经过去太久远,往事回忆难免挂一漏万。此篇再接着回忆插队时的生产生活。安康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直到2016年安康市除平利县之外还有九个区县仍然名列国家级贫困县之列。当年我们下乡插队时当地农民生活贫困度可想而知。上篇说了我们插队的生产队生产自然环境算是好的,每个壮劳力一天10个工分的劳动产值才4角8分钱。每年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国家会给当地贫困农民发放一种叫“康麸散”的东西吃。所谓“康麸散”即用
散文 903
王虎子给城管执法大队梁队长开车,平时仗势欺人,耀武扬威贯了,经常挺起个将军肚指手画脚,根本不把同志们放在眼里。王虎子有个爱好,就是在酒后喜欢开着那辆安有警灯和驾驶室前放着“城管执法”黑字钛金牌子的广汽传祺越野车兜风。 但和梁队长在一起的时候,他滴酒不沾,下班后和一些狐朋狗友聚在一起就另当别论了。一天,梁队长到省城开会去了,王虎子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呼朋唤友邀约几个战友一起到太极城国际酒店开房间打牌,
小说 1114
今年五一,几家亲戚相约去南溪。我开车到安康城市风景接礼东,礼玲随后赶来,陈夏已早早从西安回家,在南溪村等候,大家见面后商议,先去王岩做神仙豆腐。王岩是瀛湖风景区内的一个村子,山大沟深,林茂草丰,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礼玲家就住在半山腰的密林深处,她家房前院坝坎下有棵奇树,人们称其为神仙树。取用这种树上生长的叶子,能够做出一种清香无比的神仙豆腐。听说她们要做神仙豆腐,我比任何人都要高兴,因为我对神仙豆
散文 988
早上起来打开手机,朋友圈里有一则消息刷屏,商州区某小学一名王姓老师患病在西京医院救治,由于病情凶险,急需大笔费用做手术和后期康复,众朋友发起水滴筹。有一朋友留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雨天没带伞的时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句留言感动了我,我也捐了一点钱,同时勾起我对30多年前一段往事的回忆。那是1991年7月的一天,我刚从商洛农校毕业,等待分配。学校放假后,我们几个商州同学还在学
散文 1084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文、视频、音频等资料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版权所有 © 今日瞭望网(www.jrlw.net) 本站法律顾问 陈睿律师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0076号-3
人物专访问,发稿宣传:19891525369